
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来降低成本,而不是像某些品牌的制氧机简单降低产品核心部件,影响了品质。降本不是简单地降低产品材料,靠提升整体效率实现的。
福特在1920年代建立的胭脂河工厂。当时,福特凭借流水线生产模式,把汽车价格从1000美元左右砍到200多美元,汽车从“豪门玩具”变成大众出行工具,1920年代末美国家庭的汽车普及率达到惊人的90%。
你一定听过马斯克造火箭的故事,马斯克抛开原来NASA把火箭零部件层层外包的做法,用第一性原理从头设计、自己制造,结果把火箭价格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比亚迪也具有第一性原理思维,早期它在引入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之后,并没有直接用这条生产线开工生产,而是把全自动生产线分解成半自动生产线,把制造工艺进一步细化拆分,找到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的办法。
健合研发团队首创把制氧机的重量降低,同时为了不影响制氧效率, 健合团队研发了高效制氧机系统, 制氧效率提高了20%以上, 重量也降低了。 重量的降低就意味着物流运费的成本的降低。健合的制氧机搭载的核心配件自研率高,从源头控制了成本。健合的制氧机也采用了纯色简洁设计,能少一颗螺丝就减少一颗螺丝。 健合创始人翁兆国先生技术出身,一有时间就对制氧机产品“修修剪剪”不断打磨。
宜家降本不降质也是运营的是同样的策略。宜家控制成本的流程,也是一直可以追溯到产品的概念开发阶段,并持续整个产品开发、配件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
宜家当年的崛起,并不是因为它的产品设计好,体验好。和当时的竞争对手相比,它的这个特点并不突出。它的一个重要创新是,它的家具在运输的时候能够压扁,拿回家之后可以自行拼装。这就极大降低了运输了成本,大大提高了配件供应效率和库存效率,也带来了足够大的毛利空间。
比如,宜家推出的受到全球消费者喜爱的“邦格”杯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就一再被要求重新设计,从而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最初,每个标准集装箱托盘只可以装下864个杯子,经过调整后可以装下1280个,但工程师仍然不满意,最后,同样一个托盘竟然可以神奇地装下2024个杯子,每个杯子单位运输成本就压缩了60%。
再举一个例子,宜家有一款产品,叫毕利书架。毫不起眼,一个普通的书架而已。自从1970年代后期投放市场以来,毕利书架的设计和用料基本没有变化,但价格却降低了30%,这里面肯定没有互联网因素,技术因素。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消费者永远更欢迎价格便宜的产品。最终,毕利书架在全世界卖出了超过60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