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或者亲身体验过,海拔越高越容易缺氧。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需要使用制氧机进行氧气供应。但是,在空气氧浓度较低的地方,会影响分子筛分制氧机的能力。常规制氧机的氧气浓度较低,海拔越高,氧气浓度越低;因此,提供的氧气不能达到标准浓度,甚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那么,在高海拔地区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制氧机呢? 一起来看看吧。
非常规制氧机需要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其非常规主要体现在适应海拔上。它不仅可以在普通平原地区正常使用,还可以保证高原地区的出氧浓度符合要求。适应海拔的健康制氧机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高稳定性和强适应性;此外,它还具有氧浓度监测功能。主要用于检测制氧机的出氧浓度,保证出氧浓度不太低。
在高原上,环境氧浓度每增加1%,相当于海拔下降300米。补充氧气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有人认为高原吸氧会延缓对环境的适应,这并非不合理。但对于血氧饱和度低的人来说,如果不吸氧,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得不偿失。短期吸氧可以帮助人体度过缺氧的急性期,慢慢融入周围环境。笔者认为,在进入高原,如果成年人的氧饱和度继续低于80-85%,可以考虑吸氧。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当儿童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以考虑吸氧。一般建议吸氧流量为2-4升/分,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那么如何更好地吸氧呢?阿里地区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吸氧方法对年轻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浓度相同(2-4升/分)的情况下,双鼻孔比面膜吸氧能使血氧饱和度平均提高0.4-0.9%,单鼻孔吸氧能提高0.9-1.2%;与单鼻孔吸氧相比,面膜吸氧能提高血氧饱和度0.3-0.5%。因此,认为高原保健双鼻孔吸氧更为有效。
事实上,真正能在高原上正常使用的制氧机并不多。毕竟,它有技术问题。即使在高原地区使用传统的制氧功能,其出氧浓度也远远不达标。氧疗包括常压氧疗和高压氧疗。常压吸氧意味着你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但高压不是。
让我们来看看常压吸氧和高压吸氧的区别:
1、疗效不同
高压吸氧能使吸氧者的血氧含量比常压吸氧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常压吸氧不能达到高压吸氧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2、不同的吸氧压力
常压下吸氧是指患者在大气压下用鼻塞、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机吸氧。高压下吸氧要求患者在高于大气压的特殊高压氧舱中吸收高浓度氧气。
3、吸氧浓度不同
常压下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55%之间,高压氧下氧浓度在85-99%以上。